初中生職業學校 > 新聞資訊 > 就業保障 > 貴州保障 >
廈門網訊 (廈門日報記者 佘崢) 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昨天舉行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,副市長國桂榮參加。
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(以下簡稱“市特教學校”)是一所招收6歲到18歲聾啞、智障和自閉癥孩子的學校。這所學校很“特殊”,其他學校的老師都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更加優秀,但是,市特教學校的老師都想努力把孩子變得“普通”。“普通”了,這些聾啞、智障和自閉的孩子就是健康的人了。
從一年級入學第一天,市特教學校就為孩子的未來做準備:培養一個像普通人那樣獨立生活,能夠幸福過日子的小朋友。60年來,學校根據社會需求開設職業技能課,最初是縫紉、木工、理發,現在是面點、油畫、漆畫、磚雕、制香與香道、園藝、洗車等,以便讓孩子掌握今后能謀生的一技之長。學生走出校門,可以在政府的支持和社會的幫助下,憑借市特教學校教他的本領,過上有尊嚴的生活。
市特教學校校長陳莎茵說,目前市特教學校學生就業率達到80%,一般特殊孩子平均就業率是50%。
鏈接
學校成立之初只有一名教師
市特教學校的成立,始于60年前的高一女生黃秀美。當時,她在夜校當老師,做事踏實的她被市民政局看上了,希望她能教在工廠工作的聾啞人文化。1959年6月12日,市特教學校在中山路旗桿巷三樓開學,最早叫廈門市聾啞學校,有三間教室、12名學生和一名教師。
1966年,政府花7000元在定安路大字酒巷7號為它蓋了校舍,學校校史記載,廈門日報社當時捐建了籃球場。
1998年,它搬入前埔柯厝新校區,就是現在校址。
市特教學校校長陳莎茵說,學校發展到今天,每年都有學生考入天津理工學院、北京聯合大學、長春大學、中州大學等高校。這些學校,考試的難度也不亞于985高校,有的是殘疾學生心目中的“清華”。
近年來,市特教學校還大力推廣融合教育。所謂“融合”指的是:讓殘疾的孩子能在普通學校學習生活,而不是把他們和健康孩子隔離開來。陳莎茵說,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明明知道,融合教育有可能使得特教學校關門,但是,我們依然義無反顧。人們認為,在普通學校就讀是殘疾孩子應該享有的基本權利,這也會有助于他們今后更加自信地融入社會。
2017年,市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在市特教學校成立,它主要的任務是要為廈門的各類殘疾孩子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,幫助他們回歸社會。
tag標簽:特殊教育學校(2)
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上一篇:生根興教、深耕育人溫州技工學校——在貴州興辦慈善學校
下一篇:2019貴州黎平縣招聘公益性鎮江衛校崗位擬聘用公示(第十四批)